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省级课题>>“动起来”的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阅览文章
朱欢6月观察记录

作者: 朱欢 | 发布时间: 2024/6/19 13:38:38 | 574次浏览

观 察 记 录 表

 

6.5

时间

起始时间:9.30

结束时间:9.45

观 察 者

朱欢

幼儿姓名

徐元泽

幼儿年龄(精确到月)

六岁

性别

环境地点

数学区

观察目标

了解幼儿对数量多少的理解及对>、<、=的理解。

观 察 记 录(配上照片)

0-3min:小徐在数学区看到有同伴在玩比多少的游戏,于是也拿起操作单,他选择的是“橘子比多少”的游戏,在用符号比较时,将量卡和符号摆放在方框内。

3-8min:在完成摆放之后,他拿起笔,选择了一份操作单,先数出每中物群的数量,接着在物群下方的框内将数字写下,在对比之后,填上了相应的符号。

8-15min:徐:这里是5个花生,这里是3个大栗,中间是大于号,5个花生比3个大栗多。

  d9091d5d78983142839301f38bcde99                                  

分 析 解读(可结合《指南》进行解读)

1.活动兴趣:在活动中,小徐愿意主动进行本周数学活动的巩固练习,在自由的游戏中有耐心且尝试了不同的比多少的游戏材料。

2.学习品质:《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极强的耐心在游戏过程中虽然点数游戏比较单一,但仍有学习的兴趣,能坚持尝试不同的点数游戏,沉浸在点数比较的游戏中

3.领域发展:幼儿的表现行为与数学领域发展相关。《关键经验》中就数学领域指出:幼儿能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通过点数和比较的方式了解物群的多少。

4.补充: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游戏过程进行表征记录,也是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支持

策略

1.环境调整:引导幼儿自主表征自己的游戏过程,并将儿童自主表征的“我的计划”“我的方法”以及过程呈现数学区。启发其他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想象拼搭。

2.材料支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辅助材料,引导幼儿自制游戏规则。

3.教师教育行为支持:

与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合作游戏的想法。

积极展开小组交流,引导幼儿将游戏经验向同伴分享。








版权所有:金坛区实验幼儿园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南门商业街168号 电话:0519-82818780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