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市(区)备案课题>>“动起来”的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实践研究>>阅览文章
马逸 《趣玩毛球》 案例

作者: 马逸 | 发布时间: 2024/1/19 12:29:12 | 1710次浏览

                                毛球变变变

活动背景

在小八班的教室里,五颜六色的毛球到处可见,是幼儿们最熟悉的材料,平时孩子们喜欢用毛球做冰淇淋、装饰瓶子、做蛋糕等等,也喜欢在娃娃家里用毛球喂娃娃吃糖果。结合我们班级阅读区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孩子们对毛毛虫吃水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尝试以绘本导入设计了《好饿的毛毛虫》数学区游戏,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特点、速度主动探究获得数学关键经验,让孩子们再玩玩说说中,发现毛球的颜色、形状等特点,由于小班孩子好动,所以我们以多种形式的游戏贯穿,让他们通过夹子夹、勺子喂等动作,锻炼幼儿手部肌肉,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游戏的情境中逐步掌握一一对应、感知5以内数量,按数取物,以及尝试将两种物体按照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等数学核心经验,激发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预设目标:

1.能根据提示卡进行按数取物、进行规律摆放等活动。

  1.  学会夹、舀、拿毛球等动作技能,联系五指的灵活性。

  2.  发现毛球的多种玩法,体验游戏的乐趣。

材料投放:毛球、瓶盖、绿色草地

花絮:多变的毛球

娃娃家中,孟姝言和玥玥玩起了喂娃娃的游戏,孟姝言一只手端着小碗,一只手 拿着勺子,“我喂你吃草莓吧”孟姝言舀起一个红色的毛球,喂到娃娃的嘴里。阅读区里,崔宝宝正在翻阅《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绘本,苹果、梨子、蓝莓、草莓,崔宝宝边说边笑着。

于是在区域分享中,我问孟姝言,为什么红毛球是草莓呢?孟姝言说因为草莓是红色的。接着我又提问其他小朋友,红毛球还可能是什么?有的孩子说是苹果,有的孩子说是樱桃,孩子们很乐意讨论各种水果,因为我们正在进行趣玩秋天的主题,孩子们在主题进行中,对各种水果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小班幼儿操作具有情景性特点,所以投放的学具毛球,虽然简单的几件,也有幼儿把生活经验回忆后变成情景的操作内容。

微信图片_202311161853211微信图片_202311161853191

 【镜头一】“毛毛虫穿新衣”——感知颜色对应

  数学区,六一对照着毛毛虫的图示,用夹子夹着红毛球放在了毛毛虫头后面的第一个瓶盖里,接着他又夹了一个绿色放在了第二个瓶盖里,第三个瓶盖里六一放了蓝色,接着六一找到了紫色,放在了最后倒数第二个瓶盖里,最后一个瓶盖里放了红色。然后六一把他的毛毛虫拿来给我看。我轻轻问他,蓝色后面是什么?六一手指了指紫色,是这个,“那你的紫色呢?”六一就把紫色放到了蓝色后面,但是红色还是没有拿过来。在后面几天的活动中,也有孩子来玩好饿的毛毛虫,有的孩子毛球颜色放反,有的孩子前面几个按图示摆放,后面自由摆放。

微信图片_20231116185325微信图片_20231116185327

  观察分析:

  从六一的游戏活动中,可以发现六一的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能使用工具夹子夹毛球,同时根据图示夹毛球送进盖子里。前面三个都是按照图示夹的,但是最后两个送错了位置。在老师的提醒下,重新夹了一个,但是最后红毛球,六一还是没有发现位置不对。

基于以上观察,幼儿对夹毛球的动作、毛球的颜色多样所吸引,能积极参加毛毛虫穿新衣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持续观察,发现了幼儿毛球摆放位置不当,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颜色的排列顺序,六一能根据他人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数学操作,但是难度设置太大,幼儿缺乏7以内的空间位置经验,因此需要对材料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

  调整推进:

一、材料调整

  1.      将七个瓶盖减少数量,变成5个瓶盖。

  2.      在瓶盖内贴上相应的颜色标记。

 二、玩法调整

   好饿的毛毛虫要啃水果了,请小朋友根据瓶盖上面的颜色标记,给毛毛虫喂水果吧,喂的时候可以说,毛毛虫我请你吃苹果(小班幼儿年龄小,情景化游戏能充分调动小班幼儿的情感力量,萌发和强化他们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因此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将玩法进行了调整。)

【镜头二】“毛毛虫吃水果”-----感知5以内数量

 数学区里,我和崔宝宝说:“毛毛虫们出去散步了,走着走着,好饿的毛毛虫要吃水果了,你能喂它吃水果吗?”话音刚落,崔宝宝就用夹子夹起了红毛球放进了第一个瓶盖,“可以说什么好听的话?”“毛毛虫,我请你吃苹果”然后崔宝宝夹起了绿色,“毛毛虫,我请你吃梨子”不一会崔宝宝就把一条毛毛虫喂好了。“这条毛毛虫喂饱了,我们换一条吧”崔宝宝这次用小手拿球喂毛毛虫,很快5个瓶盖都放满了。崔宝宝接着说:“我们回家吧。”玩了三条毛毛虫后,崔宝宝换了其他的游戏材料。

微信图片_202311161853291微信图片_20231116183623

观察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增设了“好饿的毛毛虫”绘本游戏情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快引起他们的注意,活动材料的形象吸引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幼儿可以边操作边说“毛毛虫,我喂你吃xx”,鼓励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操作的动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即激发他操作的兴趣,也能培养他准确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幼儿在玩中感知了5以内的数量,并且将颜色标记和毛球进行一一对应。但是玩了几次,崔宝宝就换材料了,在完成数学任务的过程中注意短,持续时间不长,可能游戏活动内容单一、幼儿挑战成功后失去了兴趣。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操作材料的动作和语言,可以了解幼儿思维的过程。幼儿的兴趣点、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所以我们可以在材料提供难度的层次上进行调整,使幼儿的专注时间延长。

调整推进:

一、材料调整

 1.将瓶盖内的颜色标记按照ABABAB/AABBAABB的模式贴,并部分瓶盖留白。

 2.提供模式图示。

二、玩法调整:

  将瓶盖内贴上红色、黄色、红色、黄色的颜色标记,请小朋友根据颜色标记喂毛毛虫吃水果。幼儿尝试将瓶盖都夹满毛球。幼儿也可以根据模式的图示卡片,在空瓶盖里夹毛球,直至夹满。

【镜头三】“毛毛虫真漂亮”---感知规律美

 数学区中,我和阳阳聊天:“毛毛虫好饿好饿啊,请你们帮它喂水果吧”阳阳看着瓶盖里面的粉色标记,夹了一个粉毛球、白毛球,粉毛球、白毛球,接着粉毛球……小米拿出了模式的图示,嘴里说着红色、绿色、红色、绿色,一边夹着毛球。我顺势问小米:“你发现什么了吗?”“一个红色,一个绿色,一个红色,一个绿色”“那这条呢”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接下去应该夹什么毛球?”“黄色“两个红色、一个黄色,两个红色、一个黄色”好有意思啊

微信图片_20231116183628微信图片_20231116185332微信图片_20231116185334

观察分析:

在这次活动,幼儿在玩喂毛毛虫游戏中,边喂边说,不仅认识了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四个颜色,还尝试将他们按照模式的规律排队。当我提问一个幼儿接下去夹什么毛球?幼儿说着“红红黄红红黄”能尝试用一定的方式,如操作、语言等来证明自己的数学判断再进行夹毛球的操作。虽然幼儿在夹毛球的时候,出现了说的,和操作的不一致的情况,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时能坚持不放弃体现坚持的学习品质。同时我还发现了孩子们对于数量的兴趣,一个红色,两个红色,两个蓝色,所以我考虑可以在游戏的难度层次上设置二维难度,结合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进行颜色、数量的匹配,增强游戏的挑战性,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

一、材料调整

 1.提供图示绘本,1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蓝莓,四个草莓,5个橘子。

二、玩法调整:

  根据绘本的情境,提供一本图示绘本,1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蓝莓,四个草莓,5个橘子。幼儿可以根据图示绘本,夹一个红色,两个绿色,三个蓝色,初步尝试进行颜色、水果的匹配以及按数取物。同时也可增加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镜头四】“好饿的毛毛虫”---感知按数取物

 蔡昕玥来到了数学区,打开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她用练习筷夹了一个苹果,然后把苹果夹回去,夹了两个梨子,再把梨子送回去,“毛毛虫我请你吃两个梨子”,直到蔡昕玥说“我请你吃5个橘子”,她把橘色的毛毛球一个个夹进瓶盖里。“你还想喂毛毛虫吃什么?”我还想请它吃什么?我想请它草莓,吃几个呢?吃三个,请你也喂一喂吧。

微信图片_20231122191441 微信图片_20231122191442微信图片_20231122191443

观察分析:

这次游戏中,蔡昕玥根据绘本,将水果喂给毛毛虫吃,期间需要根据水果的数量,进行按点数取物,这比原先的颜色图示增加了难度,但因为幼儿对情节的兴趣,所以幼儿尝试边操作边说,很有兴致。在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你还想喂毛毛虫吃什么?激发了幼儿将各种颜色的毛球联系生活中各种颜色的水果的欲望,幼儿在边说边操作中,把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的有用和有趣。

突出情景性、游戏性

版权所有:金坛区实验幼儿园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南门商业街168号 电话:0519-82818780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